△大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文化遗产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纲要》落实,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下,天津规划总院基于十余年运河保护与发展规划经验,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深入挖掘大运河天津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相关内容,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为系统谋划好运河沿岸国土空间保护格局、讲好天津运河故事贡献智慧和力量。
项目背景 大运河是世界范围内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以及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重要体现。天津是运河流经的8省(市)之一,是中国大运河北方唯一河海联运枢纽,也是较早启动运河系统保护的省(市)之一,天津规划总院十余年来服务跟踪运河天津段保护与发展。2011年,为配合运河申遗,编制《天津境内京杭大运河保护与发展规划(2010-2020)》、《大运河天津段遗产保护规划》,2014年,包括天津三岔河口段的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联合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核心监控区、核心区、辐射区、拓展区等概念,国家有关部委印发文旅、生态、水系、文物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运河保护在要素上从既往侧重文化遗产保护转向生态建设与遗产保护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相融合、保护传承利用一体化,在空间上从遗产本体空间扩散到关联的生态、农业、城镇等各类国土空间统筹保护与协同治理。 项目团队基于十余年运河保护发展规划经验,立足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要求,从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统筹的前沿视角出发,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规划编制和政府管理服务工作,研究制定相应的空间规划及导则要求,向管理部门提供全套应用技术,为运河沿线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提供依据,促进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深度融合,推动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优化,助力大运河成为天津凝聚城市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载体。 △大运河“四梁八柱”规划体系图示 项目特点 01 科学规划,突出保护 按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要求和大运河天津段活态遗产、自然资源特点,坚持保护治理优先,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与大运河河道之间在实体、空间、文化和生态上的关联关系,统筹推进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 02 古为今用,强化传承 挖掘大运河天津段优秀文化内涵和自然要素特色,预留文化遗产展示空间和生态空间,适当留白留璞,保护和发展传统风貌,坚持在保护基础上做好文化传承和生态永续发展。 03 优化布局,合理利用 针对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禀赋和当前建设现状,突出文化属性、生态建设和综合功能,统筹考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明确国土空间管控要求。 主要内容 01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评估运河遗产价值 大运河天津段既有河流水道的生态属性又有人工运河的文化属性,具有漕运、防洪、排涝、输水、景观、生态等多重功能。运河开凿于东汉末年,贯通于隋唐,辽金时期渐有漕运功能,元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带动天津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京畿门户重地,城市政治经济地位凸显。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自木厂闸至九宣闸全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三岔河口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核心监控区内涉及7个历史文化街区、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24处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以及21 株古树名木。在对现有法定文化遗产全面梳理、建立档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开展广泛调研,基于历史价值分析识别运河关联的聚落空间,建立历史文化特色镇村储备库,完善更新保护名录。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提炼了大运河(天津段)在水利、人居、景观、产业和文化等方面的特色,系统评估了运河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及生态价值。 △运河沿线特色镇:独流镇 △村镇挖掘现场调研 02 落实总体定位目标,服务支撑国家战略 研究在系统认知大运河多重价值的基础上,落实“展现津沽历史的绚丽文化带、体现‘魅力天津’的绿色生态带、传播中华文明的绮丽旅游带”的规划定位,提出总体目标愿景为“中国大运河津沽文化地标的核心承载区,北方运河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京津冀文旅融合的引领区,彰显天津城市魅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标杆区域”。大运河串联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研究聚焦“生态共建”与“文化共兴”等领域,推动大运河成为天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对接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有效载体。 △以运河为廊道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03 建立遗产保护体系,传承运河历史文化 研究提出完善遗产保护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构建大运河(天津段)三级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将大运河天津段沿线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各类文化遗产统筹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形成刚性管控空间,制定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分级分类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管控要求,强化文化遗产空间风貌塑造,提出历史文化传承策略。 △第一层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段 △第二层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第三层级:市级及以下批准的各类文化遗产 04 基于国土空间视角,实现全面管控治理 适应新时代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治理要求,统筹实体空间保护和关联空间保护,关注对大运河(天津段)沿线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实现运河沿线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全覆盖。研究落实《纲要》提出的“核心监控区”、“滨河生态空间”等概念,将大运河天津段划分为八个管控分区,分类研提正、负面管制清单,明确功能和风貌管控要求。统筹落实大运河(天津段)沿线文化保护传承、水系治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城乡统筹等多维度的各项国土空间管控措施,实现全面管控治理。 △大运河(天津段)八个管控分区 05 优化总体功能布局,激活城乡发展活力 研究强调突出文化、生态功能,优化大运河(天津段)总体功能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五区、十节点”的保护传承总体格局和“两带、四廊、四片、多节点”的生态空间格局,注重激活大运河(天津段)沿线城乡发展活力:一方面,以重点地区为示范,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推动运河沿线农业生产转型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业休闲、水运观光、运河风情等为特色的运河特色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 △大运河(天津段)沿线城镇空间:独流镇 △大运河(天津段)沿线村庄:东、西钓台村 △大运河(天津段)沿线生态空间:津北森林公园 06 控制引导空间形态,塑造运河特色风貌 按照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历史风貌、控制城市景观视线走廊、整体保护大运河沿线空间形态的原则,研究提出对八个分区的滨河空间形态、建筑高度和风貌等进行引导。严控城市建成区老城改造、城市建成区一般控制区和建制镇建成区新建建筑檐口高度,形成良好的滨水建筑空间风貌。 △对大运河沿线建筑高度实施管控,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 07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研究提出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战略,规划布局“南运河—大清河—白洋淀—雄安新区”和“北运河—河北廊坊—北京通州”两条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走廊,构建大运河(天津段)点线面相连接的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形成“五个核心展示园、三个集中展示带和十个特色展示点”。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重点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强化主题资源挖掘展示,塑造以核心展示园为主的展示体系。 △杨柳青镇古镇核心展示园(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际竞赛方案 (图片来源:天津西青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惊艳亮相[EB/OL].https://mp.weixin.qq.com/s/TLi7IkqrJV9cZgi7ELF67g,2020-04-15.) △九宣闸核心展示园 实施成效 01 助力遗产保护与国土空间协同治理水平提升 依托研究制定出台《大运河天津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对沿线国土空间实现分区管控、清单准入式管理,经市政府批复后成为《纲要》执行和项目审批的最直接法定依据,结合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及查询,辅助项目审批和规划编制,极大地提升了空间治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细则》宣贯培训 02 促进运河沿线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范化 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运河沿线各区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编制导引,明确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有关要求在国土空间战略定位、空间格局、功能分区及重点项目建设的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等方面的落实传导要点,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有效促进运河沿线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范化。 03 总结创新经验并树立运河空间治理的新典范 项目通过对多种空间地理要素的高度统筹,形成一套具有高度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的支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沿线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有效协同的研究成果,在沿线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项目审批中得到充分应用,并获得国家部委认可,在大运河沿线省、市得到广泛推广,为运河以及长城、长征线路等其他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的统筹保护与传承利用提供了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管理范式。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大运河(天津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国土空间协同治理 项目地点:天津市 团队成员:路红、李威、徐连和、侯福志、周长林、邹哲、尔惟、张萌、宋金全、赵维姗、徐婧、程良勇、张茜、陈莹、郑兆唯、秦云、张伟 协作团队: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委托方: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特别感谢:文中实景照片为刘东、吴传洋、陶德滨、高峰老师提供的摄影作品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一院 (含云南分公司、曲靖分院、地下空间规划产品中心) 规划设计一院(含云南分公司、曲靖分院、地下空间规划产品中心)是一支专业全面、服务精准、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团队,团队拥有32名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的高素质技术人员,涵盖城乡规划、城市设计、人文地理、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近年来,秉承“技术引领、质量至上、开放创新、服务共赢”的经营理念,立足优势、深耕细作、产研一体、创新引领、不断开拓,构建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为主体,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地下空间规划为专长、以搭建多元智慧规划咨询平台为目标的品牌特色。 规划设计一院(含云南分公司、曲靖分院、地下空间规划产品中心)立足天津,服务全国,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多地政府、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团队长期服务天津城市发展,承接了多项天津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下空间、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领域的市、区级重大项目。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以云南省为支点深耕大西南市场,含云南分公司、曲靖分院,成为总院在西部市场的重要战略支撑。近年先后斩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近2年团队成员撰写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未来,规划设计一院(含云南分公司、曲靖分院、地下空间规划产品中心)将继续创新求变,不断提高多领域融合的规划咨询能力,增强全周期服务的责任意识,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空间品质价值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由天津规划总院规划设计一院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未授权转载。